Tag Archives: 人工智能

18家重點企業落戶香港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舉辦重點企業簽約儀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見證新一批18家來自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科技等高新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承諾在香港設立全球或地區總部,或建立研發中心,逾200人出席。   陳茂波致辭時表示,重點企業為香港帶來投資、就業機會和科技,也帶來能夠改變生活方式和激發創新的產品和方案,為香港所重視。這些企業落戶香港,能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他強調,香港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下,堅定不移保持自由港地位。香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資本、貨物、資訊和人員的自由流動,又維持簡單低稅制、致力建立蓬勃的創科生態系統,並給予全方位的資金支持。此外,香港能便捷連接和進入內地、亞洲市場,是企業實現願景和更好發展的理想平台。   陳茂波又指,引進辦未來會策略性地引入更多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它們可以通過香港擴展業務至更多新市場。   連同早前引進的66家公司,各重點企業未來數年會在香港合共投資約500億元,創造超過二萬個就業機會。引進辦會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為重點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快它們在香港開展業務,以期推動創科領域增長,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內地考察 啟迪智慧

教育局表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是全方位體驗式學習平台。局方近日已成立專責小組,進一步完善內地考察的各項安排,期望未來讓更多學生親身體驗國家的發展成就,提升國民身分認同。   以下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3月25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是一個全方位體驗式學習平台,配合公民科課程,讓學生親赴內地,感受國家發展的脈動。內地考察給予學生的不僅是參訪交流的活動,更是集考察前的討論研習、考察期間的探索體驗,以至考察後的反思成長於一體的完整學習歷程。我最近參與了公民科珠海創新科技內地考察,與寧波第二中學的師生共同體驗一次別具意義的學習之旅。   考察前的準備與研習:充分準備 奠定基礎   充足的事前準備是確保考察活動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教師在出發前,會參考教育局提供的行程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網上資源平台上的相關資料,掌握各參訪點的資訊,並配合公民科課程內容考慮行程細節。教師同時會指導學生研習與行程相關的背景資料,如珠海創新科技的現況和成就、內地鄉鎮發展的政策,以及國家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所處的地位。這些考察前的研習有助學生初步連繫行程內容與公民科課堂所學,思考實地考察的探索重點,帶着問題和好奇心展開學習旅程。師生們的預備工作,不但為考察活動的成功奠定堅實基礎,亦促進公民科內地考察成為深度的體驗學習。   考察期間的體驗與探索:親身體驗 認識國家   實地親身體驗是考察活動的核心。珠海行程的其中一個參訪點是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該校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大學,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建築設計充滿學術氣息,被譽為「亞洲最美山谷校園」。當天,我與寧波第二中學的師生出席該校一場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講座,了解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及應用範疇。學生在講座後參與由內地專家設計的體驗式學習活動,進行與創新科研有關的各項實驗。相關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同時提升他們對人工智能和創新科技的興趣。 [...]

蔡若蓮冰島出席教學專業高峰會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率領香港校長和教育專家代表團出席在冰島雷克雅未克舉行的2025教學專業國際高峰會,與其他地區代表探討全球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並會晤南澳洲教育、培訓與技能部長Blair Boyer。   蔡若蓮在高峰會的幼稚園教育環節發言,指香港特區政府自2017至18學年起推行幼稚園教育計劃,提供易於負擔並切合學生多元需要的優質幼稚園教育。現時香港幼稚園約九成的半日制課程免費,而全日制課程學費維持在低水平。   幼稚園教育計劃也在多方面優化幼稚園教育,包括提升教師專業資歷、改善師生比例,以及支援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   在與Blair Boyer會面期間,蔡若蓮與對方探討如何促進香港和澳洲的教育交流合作,包括介紹特區政府為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界別達致高度國際化而推出的多項措施,以及就雙方共同關注的議題交換意見。   高峰會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教育組織、冰島教育和兒童部,以及冰島教師工會合辦,本屆高峰會以「優質教育:繁榮與福祉的關鍵」為主題,邀請世界各地教育部長、教師領袖和教育專家,就如何推廣優質幼兒教育、為營造包容的學習環境提供全面支持,以及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交換意見。   另外,蔡若蓮3月24日出席高峰會的研討會,與其他地區代表探討人工智能應用於教育上的發展領域,同日與冰島教育和兒童部常任秘書長Erna Kristín Blöndal會面,討論加強香港和冰島教育合作和職業專才教育的最新發展。她也到訪當地小學,了解冰島的教育特色,以及禮節性拜會中國駐冰島大使何儒龍,介紹香港最新教育政策。  [...]

生產力局成立出海服務中心

生產力促進局成立出海服務中心,既利用自身豐富經驗,也發揮香港優勢,更會聯合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協助企業拓展全球市場,以及在智能製造、綠色轉型和數碼化方面升級。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出席中心成立典禮時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樞紐,並正加速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又享有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是企業出海的理想平台。   他相信出海服務中心能促進更多海內外創科資源互聯互通,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同時,香港可透過出海服務中心汲取技術和經驗,積極構建本地創科產業體系,進一步強化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   內地企業對出海的需求強烈,生產力局明白它們的需要,僅以四個月便完成籌辦出海服務中心,為本港和內地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支援。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說,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知識產權、技術驗證、國際標準,以及特區政府相關資助計劃的諮詢,能從產品、技術、製造、管理助力企業經香港「走出去」。   生產力局已協助多間內地企業出海,包括北京一間研發人工智能的科創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揚指,儘管公司在內地有成熟的產業鏈,但「走出去」時並無機構能從中提供協助,屬一大痛點;香港生產力局能給予支持,包括幫助公司完成產品樣本,以供出海。

國際創科展演示香港創科成就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三屆香港國際創科展今日起一連四日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數字政策辦公室在展場設立大型智慧香港展館,展出過百項包括由政府部門開發、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方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前往參觀。   本屆展會以「創新•智動•起飛」為主題,涵蓋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網絡安全及智慧出行五大領域的尖端科技方案。智慧香港展館聚焦人工智能和數據驅動應用,展出20個部門的創科方案,以及本地創科業界和學生於本地和國內外創科比賽得獎作品。   孫東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本屆香港國際創科展規模較去年大,有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逾500個參展商參展,大會組織一系列交流活動、研討會,讓海內外創科精英、企業家、投資者匯聚一堂,一同開拓環球創科合作機遇。   智慧香港展館設有六大展區,涵蓋智慧生活、智慧出行、 智慧環境、 智慧市民、 智慧政府和智慧經濟,涉及港鐵和香港科技大學,以及天文台、漁農自然護理署、消防處、建築署等部門。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揭幕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首次在香港舉行,近千名國內外政商界人士、國際組織代表、領軍企業管理層、權威專家學者參與。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開幕禮上致辭,並與峰會演講嘉賓會面。   峰會為期兩天,以「數智融合引領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參加者就多個科技領域深入交流,推動創新科技的高質量發展。李家超與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在開幕禮上致辭,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大會理事長莊榮文則發表主旨演講。   開幕禮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和大會秘書長任賢良共同主持政企交流會。 下午峰會的焦點為主論壇暨數智未來論壇,主題涵蓋打造數智未來堅實底座、人工智能+千行百業、數智時代的安全與治理,嘉賓包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孫東。   李家超並與峰會演講嘉賓會面。他早上與王勇見面時表示,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月在北京勝利召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特區政府正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和創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並加快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會繼續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探索創科新機遇。   下午,李家超與莊榮文會面,感謝網信辦一直支持特區政府,並與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工作。李家超說,數據是驅動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特區政府會繼續與網信辦保持緊密聯繫和合作,促進香港更積極融入國家數據發展大局和建設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辦公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指引

數字政策辦公室公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為技術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實務操作指引,內容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範圍和局限、潛在風險與治理原則,包括資料洩露、模型偏見和錯誤等技術風險。   數字辦早前委託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的準確性、責任、資訊保安等範疇,研究及建議適當的規則和指引。數字辦考慮研究結果及建議後制定指引,目標是平衡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應用與責任,為人工智能生態圈各持份者建構一套符合香港的治理框架。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今早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人工智能大模型論壇上說,政府期望透過指引促進業界與公眾以安全和負責任的方式,發展和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鼓勵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的同時減低風險,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香港普及發展。

生產力局成立出海服務中心

生產力促進局成立出海服務中心,既利用自身豐富經驗,也發揮香港優勢,更會聯合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協助企業拓展全球市場,以及在智能製造、綠色轉型和數碼化方面升級。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出席中心成立典禮時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樞紐,並正加速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又享有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是企業出海的理想平台。   他相信出海服務中心能促進更多海內外創科資源互聯互通,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同時,香港可透過出海服務中心汲取技術和經驗,積極構建本地創科產業體系,進一步強化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   內地企業對出海的需求強烈,生產力局明白它們的需要,僅以四個月便完成籌辦出海服務中心,為本港和內地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支援。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說,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知識產權、技術驗證、國際標準,以及特區政府相關資助計劃的諮詢,能從產品、技術、製造、管理助力企業經香港「走出去」。   生產力局已協助多間內地企業出海,包括北京一間研發人工智能的科創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揚指,儘管公司在內地有成熟的產業鏈,但「走出去」時並無機構能從中提供協助,屬一大痛點;香港生產力局能給予支持,包括幫助公司完成產品樣本,以供出海。

18家重點企業落戶香港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舉辦重點企業簽約儀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見證新一批18家來自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科技等高新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承諾在香港設立全球或地區總部,或建立研發中心,逾200人出席。   陳茂波致辭時表示,重點企業為香港帶來投資、就業機會和科技,也帶來能夠改變生活方式和激發創新的產品和方案,為香港所重視。這些企業落戶香港,能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他強調,香港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下,堅定不移保持自由港地位。香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資本、貨物、資訊和人員的自由流動,又維持簡單低稅制、致力建立蓬勃的創科生態系統,並給予全方位的資金支持。此外,香港能便捷連接和進入內地、亞洲市場,是企業實現願景和更好發展的理想平台。   陳茂波又指,引進辦未來會策略性地引入更多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它們可以通過香港擴展業務至更多新市場。   連同早前引進的66家公司,各重點企業未來數年會在香港合共投資約500億元,創造超過二萬個就業機會。引進辦會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為重點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快它們在香港開展業務,以期推動創科領域增長,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國際創科營商周載譽歸來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本月舉辦國際創科營商周,盛事接踵而至,香港國際創科展和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均於4月13日至16日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第三屆香港國際創科展以「創新•智動•起飛」為主題,涵蓋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網絡安全、智慧出行五大領域的尖端科技方案。展會另一亮點是數字政策辦公室設立的智慧香港展館,展出過百項包括來自政府部門開發、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方案,以及本地創科業界和學生的得獎創科項目,彰顯香港創科及智慧城市發展的成果。   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暨2025香江諾貝論壇匯聚頂尖創科人才和著名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和圖靈獎得獎學者,以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等形式共同探討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大模型等前沿議題,提升香港在國際科學領域的地位。   同期還有另一項創科盛事: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4月14日至15日在會展舉行。近千名國內外政商界翹楚、國際組織、互聯網龍頭企業、權威專家和學者聚焦討論人工智能大模型、數字金融、數字政府與智慧生活。   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國際創科營商周匯聚29個國家和地區的創科界別菁英及2,800多家展商,透過展覽、論壇、研討會、企業洽商、人才配對和業界活動,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創科實力與獨特優勢。   國際創科營商周期間舉行的業界盛事還包括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智慧照明博覽,以及香港Web3嘉年華。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