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覓發展 闖出一片天

市場上鞋墊產品多不勝數,依照本地人腳形設計的鞋墊卻只佔少數,香港青年羅允傑毅然創立自家品牌,冀生產最貼合用家需要的鞋墊產品,除在本地發展,更希望打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龐大市場,闖出一片天。

 

支援青年  鼓勵創業

 

成立公司、研發產品,資金必不可少。

 

政府致力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當然明白如羅允傑一般有志創業的青年需要,數年前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項目,為青年初創企業提供種子資金之餘,協助他們落戶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創基地。

 

創業經理人計劃是保良局通過政府資助推出的項目,羅允傑的公司藉項目成功獲批60萬元資助,並利用這筆資金與本地大學合作,進行兩年產品研發和臨床實驗,為患有筋膜炎、扁平足、糖尿腳等長者研發更合適的產品,最終成功推出減痛鞋墊,有助矯正用家的步行或站立姿勢,紓緩腳掌、膝頭和腰部的痛楚。

 

擴展業務  回饋社會

 

羅允傑說:「我們也利用部分獲批的資金,在內地的工廠開發模具和產品。」

 

研發產品喜有所成,羅允傑不忘回饋社會,早前到訪屯門的公共屋邨,上樓為長者量度腳掌大小,送出自家公司出品的減痛鞋墊,又在保良局的推廣腳部健康活動,向長者分享護理知識。

 

該公司正計劃在大灣區擴展業務。

 

專業諮詢  實地考察

 

負責協助青年創業的保良局青少年事務部督導主任廖爾德說,青年隻身到其他地方創業,必然有很多憂慮,包括人脈、創業成本、當地法規等。

 

「我們要做的,便是協助他們闖過一個又一個關卡。」

 

除提供最高60萬元的資本資金,保良局也提供一系列孵化服務,包括一對一專業諮詢,又會在本地青年進入大灣區市場前舉行不同營商講座,並帶領他們到東莞、廣州、深圳等不同地方交流,讓他們認識大灣區初創基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地方發展。

 

研發開發  互補不足

 

曾參加這些交流的另一名香港青年馮耀東,實地視察後選擇在廣州設立內地辦公室。

 

馮耀東的公司同樣獲得資助,主力研發延展實境科技服務,着重把人工智能、擴增實境等技術結合不同方案,製成互動體驗。

 

除為政府和公營機構研發精神健康、禁毒等社區教育內容,該公司也有推出運動電競等商業項目。

 

現時,公司在廣州和香港均設有辦公室,香港主力遊戲研發,廣州則負責雲端和網頁開發,兩地辦公室互補不足。

 

多元計劃  相輔相成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為一個三年期的計劃,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表示,首輪計劃推出後大受歡迎,當局夥拍16間非政府機構資助共217支團隊,其中約70支團隊已成功落戶內地城市不同雙創基地,政府遂已推出第二輪計劃。

 

梁宏正說,香港青年的創業點子極為多元化,有與科技、零售相關,也有與社創相關,希望在新一輪計劃優化不同安排,吸引更多青年團隊參與,透過政府資助和非政府機構的服務,讓青年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找到發展空間。

 

除了上述計劃,民青局在支援青年創業方面尚有三個不同計劃,包括讓青年參觀了解雙創基地運作和政策的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與科技園、數碼港合作,讓青年到初創公司實習的青年初創實習計劃;以及由粵港兩地機構組成,舉辦多元活動的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

 

梁宏正指出,四個計劃相輔相成,對青年創業有莫大幫助。

  • 分享
分享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rst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personalise advertising and content based on your browsing habits, and to measure and analyse use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ebsite and services. Learn more about this in our Cookie Policy and about the related use of your personal data in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allow all or manage them individually.